重庆专业市场提档升级 批发物流进入二环时代
发布时间:2015-09-22 09:39:25
上半年,重庆整体经济呈现出“逆势增长”态势。数据显示,重庆GDP增长11.0%,居全国前列。其中,重庆市商贸流通产业支柱先导性作用凸显,商贸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较快增长水平,成为经济增长主力军。据重庆市商委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重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5.4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69.03亿元,同比增长11.6%。
近年来,重庆紧紧围绕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和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组织大流通”的总体思路,优化市场空间布局,推进市场外迁转型,支持做大做强骨干市场,强化市场建设与管理,推动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定位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有力推动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
随着商品交易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重庆专业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339个,市场营业面积1668.11万平方米,有经营户数114185户,从业人员43万人,交易额达4652.28亿元,同比增长了5.21%。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一些处于城市内核的商贸物流市场弊病随之显现,市场急需谋求突围。为进一步促进和规范传统商贸物流行业的提档升级,重庆市政府对大型商贸物流市场的产业布局进行了规划,并提出了淘汰落后的批发市场,明确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将重点沿“两环”(绕城高速公路和三环高速公路)、“两线”(长江黄金水道和渝湘大通道)布局。
目前,我市在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共92个,规划占地面积26280亩,建筑面积3966.2万平方米,投资规模999.82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百亿级大市场20个以上。
优化空间布局——
整体外迁建千亿级大市场集群
如何将传统专业市场做大、做强,不仅是政府相关部门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切实涉及到这个行业千万商户的利益问题。
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要建设大市场集群,沿绕城高速重点布局全国性、区域性的大市场,打造巴南南彭、沙坪坝团结村、九龙坡白市驿、南岸迎龙等市级现代市场物流集群,形成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核心环。目前,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核心环建设工作也已取得初步成效,位于巴南南彭的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作为重庆—东盟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战略基地及起点,基本已经建成,为承接核心区市场外迁,并建成千亿级的商贸物流大市场,做了充分准备工作。
其次,市商委将引导专业市场外迁发展,鼓励主城区交通拥堵、安全隐患严重、设备设施落后的商品交易市场异地搬迁。
去年4月起,重庆已开始对主城区大货车进行限行。推动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恒冠钢材市场等一批内环市场完成关闭搬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入驻”的原则,引导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大批量货物的批发、仓储、物流等商业业态向重庆华南城、迎龙朝天门国际商贸城等外环市场转移。鼓励滩子口玻璃门窗市场和华福、启耀、八侨、石龙等木材市场抱团与华南城等大型在建市场合作,实现整体外迁。
找车,找货困难?所有车源,货源尽在<物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