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实名需打出“软机制+硬约束”组合拳
寄快递也将要实名啦!昨日,广东省公安厅召开禁毒工作通气会,省厅禁毒局局长邓建伟透露,物流寄递实名制已在广东试点两年,2016年底,将在广东全面执行。目前相关规定已经进入立法层面,或将从源头上解决案犯利用物流寄送渠道进行涉毒犯罪的问题。
网络实名、电话实名、车票实名、药品实名……一时间,关于实名制的领域逐渐凸显,而对广东试点探索的快递业来说,实行实名制更具社会效益,或将从源头上解决案犯利用物流寄送渠道进行涉毒犯罪的问题。
纵观2011年圆通杭州分公司快递爆炸事件、2012年广州男子被快递包裹炸伤面部和手部、2015年广西柳城重大快递爆炸案,快递匿名所引发的悲剧时时上演。无奈痛定思痛,快递实名一次次被寄予厚望成为未来方向。
快递实名与否,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赞就有人忧,我们必须看到快递实名对保障公共安全、应对社会危害的积极作用,但更要有破除“企业观望,群众担心”窘境的决心,解决好企业成本增高、个人信息被泄等突出问题,而要想完全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打好“软机制+硬约束”组合拳。
信息网络发达的今天,公众早已成为快递消费的生力军,面对不法分子利用匿名包裹制造的安全危机,在信任私人信息被保护的基础上,公众有责任和义务站出来为社会安全助力,绝不让违法犯罪者有机可乘,也许,你的每一次出示证件换来的是多一分安全。
落实快递实名,也许会暂时让企业工作增加、效率降低以及利益放缓,看似降低了企业发展成本,但实际上却是将企业发展成本外部化而已。作为企业,纵然经营的目的是盈利,但保障公众安全自然也应责无旁贷,而诸如批量实名等技术方法的运用,同样可以降低企业负担。
不管如何,政府都是主导和服务快递行业的责任主体,要想真正实现快递实名制,政府等行业部门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思维,摒弃“实名制依赖症”,切莫单纯地以为实名制可以包治百病。要知道,犯罪分子忌惮的并不是实名制本身,而是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政府有必要健全落实好各项保障制度,不论是行业规范还是技术创新、不论是法律支撑还是严格执法。
实施快递实名制,既是遵循市场规律又是坚持未来方向,只有坚持公众、企业和政府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将快递实名落到实处。
找车,找货困难?所有车源,货源尽在<物流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