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指南网!
电话:400-056-1756
热门地区: 北京 上海 广东 浙江 江苏 天津 重庆 山西 山东 河南 四川 湖北 福建 陕西 湖南 云南 广西 安徽 河北 海南 辽宁 青海 吉林 甘肃 新疆 江西

资讯中心

物流行业的政策以及目前环境

发布时间:2015-10-09 15:22:25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以预见,这也是物流业政策选择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2014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进行了积极回应,对2014年政府工作作了总体部署。结合我们了解到的政府有关部门工作动态,现对2014年物流业总体政策取向展望如下。

(一)行业管制趋于放松

李克强总理指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物流业行业管制有望稳步放松。一是行政审批有望进一步放宽。2014年,我国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物流业相关审批事项有望进一步取消。对于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年初,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陆续公布其全部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同时,对于非行政审批事项将开始全面清理。对于工商登记制度,将全面落实认缴登记制,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二是投资体制改革有望进一步放开。对于投资审批制度,将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今年政府提出要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三是税收制度有望进一步推进。今年,铁路运输和邮政业正式纳入“营改增”试点。下一步试点方向是进一步扩大行业范围,逐步将建筑、房地产业、金融和生活服务业等纳入改革序列。此外,消费税、资源税改革,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以及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的陆续推进,对物流业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市场导向值得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项重点工作涉及物流业,对物流市场的导向作用明显。一是民生物流位置凸显。《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民生物流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将受到政府普遍关注。二是城镇化孕育物流新商机。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城镇化建设加快物流集聚,也离不开城市物流的合理规划和有效保障。三是区域物流布局趋于优化。要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推动产业转移,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离不开区域物流和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四是国际物流迎来新机遇。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物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渠道。五是产业升级逐步加快。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物流业一直是服务业试点示范的重要对象,物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创新发展。

(三)行业监管走向规范

一是物流市场监管逐步加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预计食品、药品、化学危险品等物流安全问题,公路运输安全、寄递服务信息安全和快递市场监管工作将会进一步加强。二是诚信体系建设加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物流业诚信体系建设,将会成为新一年工作重点。三是绿色低碳物流力度加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明确要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物流业是对资源环境依赖较强的行业,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

(四)中长期规划、政策发力

2009年国务院颁布我国物流业第一个国家层面的物流业发展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前已经到期。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亟待加强后续规划的制定和实施。2012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的《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望2014年正式出台,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3年,各地方、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规划、政策、意见,预计2014年会有所动作。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配送体系建设、电子商务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农村和农业物流、工业物流和供应链、社区物流服务、农产品冷链物流、粮食物流、托盘共用系统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物流、丝绸之路经济带及京津冀一体化物流等。为落实《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工程有望年内启动。

(五)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任务艰巨

当前,我国政府序列中没有物流业专业主管部门,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对物流相关领域进行管理。尽管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特别是随着行业快速发展,经营模式创新,又出现了许多管理上的交叉和空白。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发挥部门间统筹协调机制,形成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从长远看,应该在政府序列中设立专门的物流业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全国物流管理工作。当前,应该强化部际联席会议的协调能力,为物流业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做好准备。同时,也应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改革,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六)期盼已经出台的政策切实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特别是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物流业来看,群众最期盼、制约行业发展最突出、社会有共识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一是减轻税费负担,为物流企业“减负”;二是支持物流用地,促进项目“落地”;三是创造便捷交通,缓解“行路难”;四是改革投融资体制,解决“融资难”;五是方便开设网点,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极大的决心和勇气,需要冲破利益固化的蓠,需要破除现有制度的障碍,从而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增强物流市场主体的活力,使物流业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三分之一,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预示着物流业专项资金支持政策,以及一些地方、部门曾经实行的优惠政策将会有所调整。我们要努力促进政策落实,并要用足用好政策;但也要克服“政策崇拜”,减少“政策依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作为行业社团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物流企业一道,为营造有利于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而不懈努力。

找货困难?所有车源,货源尽在<物流指南>!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17:3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400-056-1756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保险
电话

028-95518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扫码下载APP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