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信 大时代
2007年,当乔布斯从口袋中掏出经验全场的ipone手机的时候,他自豪的宣称:“今天,我们重新发明了手机。”同样,诞生仅仅两年的微信,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定义了移动通信的概念。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可以从手机上获得各种各样的服务内容,从日常的水电煤缴费到衣裤鞋袜,从产品生产到物流货运,移动互联网正以看不见的方式却是极快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
目前腾讯已经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中国第四大通信运营商。当某一天,我们发现,只要有网络,我们用微信就可以联系上任何一位朋友,可以看到他们分享的内容,可以聚在一个群聊天,可以面对面视频,那么,我们还要电话号码做什么?难怪中国移动内部有人惊呼,中国移动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电信,不是联通,而是微信。
我们回顾QQ的成功历程,他显然走过了这样的路线:先成为一种手机通话或短信无法满足用户的高效率高信息量的通信平台,在演化成为一个基于QQ空间的私密性比较强的社交平台,最后变成一个植入到所有手机的移动业务应用平台。
同样,微信的发展也会遵循从“通信工具”到“社交工具”到“移动平台”的过程,只不过微信将吸收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借助无处不再的智能手机,更快更好地复制这一过程。
全面普及的个人微信:
(1) 用户的真实性—手机
(2) 沟通的便利性—语音
(3) 陌生交友的可能性—摇一摇和附近的人
正在运营的公共帐号:
(1) 粉丝的可控性—真实、分组
(2)服务的移动性—客户端互动
(3) 交流的便利性—自动回复和主动回复
更多可能的全新的商业模式将和微信结合:
(1) 微信会员卡—和扫一扫模式的无缝结合
(2)客户关系管理—建立面向个人用户的CRM系统
(3) 基于位置的营销模式—手机个人一切消费行为的大数据云
很多人喜欢把微信和微博做对比,因为两者都还有一个微字,且都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脱颖而出的产品。
但是我们相信,在腾讯内部,微信不会把微博作为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国内,微信的竞争对手是百度和淘宝,在国外,像LINE这样已经进入中国的国际化软件才是它的心腹大患。
虽然微博号称已经拥有了5亿用户,但是大家都清楚,去掉那些僵尸粉和机器粉,新浪微博可能连遮羞布都没得穿,为什么微博一开始发展迅猛而后劲不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浪微博的产品开发出了问题。其产品开放明显呈现铺摊子一窝蜂的问题,升级简单粗暴,用户体验极为糟糕,到如今,新浪微博恐怕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是想做一个Twitter还是一个Facebook,又或者一个兼顾移动IM的工具。
微信的开放模式则是快速试错快速改进。从微信的版本更新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微信的第一版只是用来试探市场的一个试错的产品,微信的产品经理最大的有点就是不盲目认定自己把握了用户的需求,而是借助产品的反馈迅速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改进。在微信2.0版本以后,微信每次升级都找准了方向,之后几乎微信每一次重大版本的更新都精确地把握了用户的需求。其实微信发展到今天,依然是一个没有成熟的产品,功能边界还在不断的成长和蔓延。
微信非常重视用户体验,也注重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每个版本的发布都充分考虑用户对功能的熟悉程度,每次改进只增加一点点新功能。
另一件值得肯定的是,尽管微信已经超过了4亿用户,但是微信在商业推广方面依然非常克制。和新浪微博不同,微信的界面绝少看到各种插入广告,保持着干净的特色。
对于从新浪微博转战过来的营销帐号,微信始终保持着警惕。微信不抗拒企业围绕微信探索各种商业模式,但是微信始终谨慎关注企业的营销冲动是否会毁坏平台的用户体验。这恰恰是有雄心的体现。腾讯不缺现金,也不急着赚钱,他希望:用户先喜欢和依赖微信,那个时候涌现出好的商业模式是自然的事情。
基本上微信的发展沿着“积累用户数量→争强用户粘性→探索商业模式”路线,未来的2到3年内,我们可以预计微信依然会坚持提升用户粘性和培养用户习惯,并探索各种商业模式的可能。微信为自己的发展保持着各种可能性。 东亨物流指南www.wlz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