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物流指南网!
电话:400-056-1756
热门地区: 北京 上海 广东 浙江 江苏 天津 重庆 山西 山东 河南 四川 湖北 福建 陕西 湖南 云南 广西 安徽 河北 海南 辽宁 青海 吉林 甘肃 新疆 江西

资讯中心

我国应急物流亟待强化的几个层面

发布时间:2015-01-27 16:58:01
   中国是全球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以全球1/14的国土面积、1/5的人口,承受全球1/3的大陆地震,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约占全球的1/2。当然应急物流不仅仅局限于地震这类的自然灾害,还有决策失误导致的系统风险、国际复杂环境所引起的如石油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引起的厂家召唤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所带来的风险等等。总之应急物流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更是企业自身应该建立的保障措施。所以从应急物流的定义上来看应该是指危机发生时对物资、人员、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一般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

 

  我国对于应急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环节发展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应急物流运作成本高、应急物流配送指标体系不健全、应急物流法规体系不健全、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应急物流指挥体系不完善等。具体剖析应急物流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层面:

  法律层面。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一部指导应对突发事件共性问题的权威性法律。缺乏整体规划,体系残缺不全,立法空白甚多。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应急物流发展的保障基础,只有确立了交通线路的抢修与维护及临时场站建设等方面的领导机制、相关设备征用、预案制定、补偿措施、专项经费保障等法律体系的建立才能最有效的保障应急物流的运作效率和反应速度。

  决策指挥及组织层面。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危机时刻“行政手段”就是必然选择,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科学有效的决策体系、配合默契的协调机制。高层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全民齐上阵成为中国重大灾害应急管理的一大特色。这样使得指挥关系和互相协调关系不明确,造成社会成本高、效率低、遗留问题多。应该依据法律,建立从上到下的常设的专门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实现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的集权化、立体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应急管物流理体系。

  运作层面。缺乏健全的全民动员机制,虽然应急管理及救援工作的全民参与程度高,公众积极性强,但由于公众缺乏对应急工作的基本常识的了解,没用一定的应急工作的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和超常规性,常常因为混乱而影响应急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缺乏有效的紧急通道保障机制,物流运作缺乏畅通性。所以建立健全全民动员机制尤其是一些常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和宣传至关重要。另外建立高效的紧急通道机制是保障实际运作有效执行的关键。

 

  信息及基础平台层面。缺乏足够的数据资源和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分析手段,对灾害和紧急事故的监测与预警准确度较低。所以对灾害事件的处理往往较为被动,很少能为应急管理及决策提供预见性的建议。另外缺乏被广泛认知的突发事件灾害情况的报告与公布机制,不利于调动社会力量筹集应急物资,保障运输。应急物流的反应速度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全国性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同时针对特定的信息系统要建立相应的物流设施作为抓手,这其中包括前置性储备仓库和节点转运仓库的建立,应急物流要想做到快速反应、运作有序、高效可靠的物流体系其实就需要前置性储备物资节点,和统一集货转运物资节点进行物流支撑。应该加大对节点网络的储备型建设。并在紧急情况时通过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组织运作。同时应该与国际应急物流体系相连,保障跨国物资的应急供应。

  一个国家对于突发事件的预防政策、灾难发生时的决策行为、整体指挥组织的柔性管理能力、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能力是决定应急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所以通过建立职能领导部门+信息化系统+转运中心的模式搭建应急物流体系是解决目前应急物流问题的关键。同时对于规律、特点、模式需要我们去认识、研究、总结和实践。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17:3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400-056-1756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保险
电话

028-95518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扫码下载APP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