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从物流行业泄露个人信息
继央视曝申通、圆通以及天天快递卖快递单个人信息之后,近日媒体再曝其他物流企业百万客户信息被兜售。对此,当事方圆通速递宣告声明,招认“快件面单信息倒卖”属实,并向消费者致歉。
信息社会,任何个体在应用信息替换工具、社交媒介、网络购物时,都不可避免会留下个人信息的蛛丝马迹。一旦这些个人信息被恶意收集或者走漏,就会给个人隐私乃至人身安全带来巨微风险。
随着“信息就是消费力”的大数据时代来临,个人信息走漏,正在从以往个体对个体的隐私侵犯,演变为一些不良企业、机构和个人对群众,海量个体信息的窥探与攫夺。蕴含圆通在内的诸多快递企业,近年屡次曝出倒卖快递信息丑闻,正是大数据时代黑色产业链催生的产物。并且,这种状况,不仅发生在快递行业,在范围更广的通讯、银行、商业和社交等领域,群众,大批的个体信息被走漏早已缺乏为奇。2012年爆发的大批互联网网站用户数据走漏事件,以及近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开房信息走漏事件,就是群众,信息安全被寻衅的案例。群众,信息被走漏,隐私被侵犯,人身被骚扰,甚至还发生过快递信息走漏导致凶手上门的恶性事件。
在信息数据能够迅速变现的时代,要堵住信息贩卖的益处缺口,保护人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不能仅止于相关企业的道歉与自查,而更应该走向公共机构日常化的严肃规范与监管,走向法律对人民隐私权利制度化的保障。
应该说,保护人民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近年也不乏作为。2009年刑法修订,非法获取、走漏、贩卖人民个人信息正式入罪,民法通则中也有关于个人隐私的条例,但这些条例系统、抽象,在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尚不能满足人民个人信息保护的需要。直到今年2月,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的国家规范《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实施,确立了多项个人信息保护原则。中心制度也紧跟而进,北京今年宣告了《快递服务规范与安全管理方式(草案)》,其中规矩快递企业要定期销毁填写有客户个人信息的快递单。这都是公共部门为保护人民个人信息安全所做的努力。
当前东亨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联合南海基业移动商务公司和联通公司共同开展互联网安全检查,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排查,同时全公司上下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尽职尽责为企业服务。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类似《指南》之类的规范,只是确立了信息保护的原则,却并不具备法律的强制力。现在,进入信息催生平凡益处的大数据时代,有关部门就应该加快立法步伐,将多项规矩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分散要求,整合于一部法律中,以制度刚性堵住信息倒卖的益处缺口,让法律为人民个人信息保驾护航。东亨物流指南www.wlz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