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改变三峡船闸的运输方式
发布时间:2014-01-22 10:11:00
受到三峡船闸的大小和中游航道的条件限制,长江的巨大航运能力被“闲置”,急需改进现在三峡所面临的问题——航运方式。
正在召开的湖北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湖北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上述问题引起委员、代表的关注。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也是中国惟一向通东、中、西部的水路运输通道,航运潜力巨大。新中国成立前,川江航运重要是木帆船。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疏浚航道,仅能通过500吨级的船舶。三峡大坝建成后,三峡航道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万吨级的单船可从宜昌直达重庆,三峡水域变为长江最好航运水域。
但近日召开的长江三峡通航管路局年会议披露的信息显示,三峡船闸、葛洲坝船闸年通适量过亿吨,船舶待闸已成常态,过闸需求一直增添的压力下,三峡通过能力缺乏的问题日益凸显。在现有条件下,需晋升三峡通过能力、加快处理通航基本设备不完美的问题,使三峡通过才能与过闸物流需求基本适应。
湖北政协委员李亚隆提交的提案倡议,推进“三峡船型”与三峡航运组织方法改良相适应,即在三峡库区推行船舶大型化、规范化;在中上游着力使船舶规范化与三峡枢纽和航道相适应;在三峡库首树立大小船互转的水水联运港口,完成三峡库区行“大船”与中上游行“中船”的对接;推进公路、铁路、管道运输与三峡水运枢纽对接。
全力晋升三峡航运运量,有利于放慢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促进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和谐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