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公司如何中国式生存(一)
第一批配送的车辆已经装车上路了。刘敏华看着天气,略有些担心,“赶上‘两会’期间,天又下雨,今天路上顺不了”。
“春节后我们就把上班时间从早上7点半改到7点了,现在北京的交通越来越不好走,早点儿调整过来才能在夏天旺季时减少压单和回库。”刘敏华的货运公司有八十几名员工、二十多辆车,主要业务是承接某饮料公司的城区配送,送货地点就是超市、便利店和餐馆饭店。
现在天气还冷,不是饮料的销售旺季,车辆配送效率并不是刘敏华最担心的事情。这几天,让他有些烦心的,是给客户标书的报价问题。去年一年,公司是赔钱的,与他同样做饮料配送的同行基本也是这个情况。
今年运营成本更高,报价得涨,但涨多少?让刘敏华很纠结。“我报价比去年涨了6个点,同行都说很保守,但是单子还想接下来,也得考虑客户的承受力。其实赚不赚钱大家心里都有一笔账,客户那边把这块配送业务外包给我们这样的小民企,就是为了节省成本、减少麻烦,我们很难提价。”刘敏华说。
房租、人工、油价年年涨
“库房租金今年都涨了。”这是市内货运配送公司的一致感受。刘敏华位于东五环外的库房,去年是以每平方米每天0.5元的价格租的,今年就涨到了0.8元。和他相识的另一家货运公司在西五环京粮货运中心库房的租金,则从0.9元/平方米/天涨到了1.1元。“这个价格你觉得贵,但有的是人要租。”
库房租金的连年上涨只是城市开发和房价上涨的一个缩影。“房地产开发的拓展对我们压力很大,现在还能在五环外找到仓库,往后就得去六环外,再往后恐怕就得到郊县了。不仅仓储的房租越来越高,而且这些库房的地皮就签了一二十年的使用合同,涉及拆迁还得往外移。即使移出去租金能持平,配送的距离远了,成本也是上升的。”刘敏华说。
刘敏华对货运这个行当已经没多少信心。“这个行业竞争激烈,进入的人很多,眼看着每年一批批进来,又一批批倒掉,都是外面瞧着有前景,干了一年就一辈子不想干货运了。”货源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