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中的物流生态圈 着眼大节点大物流发展
位于遂宁主城区西南的西部现代物流港,在七年前还是一片不毛之地,7年后,已经成为了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以及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不仅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作为第十六届西博会分会场,第三届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物流博览会(以下简称“物流两会”) 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此举行。本次会议以“互联互通 合作共赢”为主题,规模档次高,行业内国内外大咖齐聚。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峰论坛、物流金融创新发展大会等六大主题论坛将聚焦行业、产业发展。
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 产业链初步形成
2008年1月,物流港正式动工建设,2011年建成投入运营。经过7年的开发建设,写字楼林立,商铺交替。目前园区入驻了包括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8家上市公司在内的重点项目98个。物流企业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初步形成以现代物流、现代商贸和高新技术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链。
据物流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18年,园区将新引进重大项目30个以上,签约金额130亿元以上,累计完成投资达100亿元。
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国家现代服务业物流产业化基地、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全国优秀物流园区、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基地在内的6张国家级名片和四川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产业化示范基地等5个省级品牌。
今年二季度,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成为四川省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其中,东盟国际产业园被列为四川省“一带一路”战略、“251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今年5月11日,省委书记王东明视察时殷切嘱托,物流港应发挥开放平台优势,建成“南向开放的桥头堡”。
孕育中的物流生态圈
作为现代物流港,在对外经贸往来中,物流港不但有产业聚集,还有创新开放创新开放的前瞻眼光和时间,应用“互联网+”思维,接入“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使物流港与国际联系更直接。
在公铁联运流通体系、遂宁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互联网+”的推动下以及物流金融、护理的逐渐发展中,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集并有机结合,降低了成本,一个良性的物流生态圈正在逐渐孕育形成。
今年,物流港主动融入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倡导的国际物流贸易体系,正在积极申创“国际陆港城市”。 我国目前共有17个“国际陆港城市”,四川尚处空白。倘若申报成功,未来遂宁与亚太地区各国间的进出口贸易将更加便利,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发展大节点大枢纽大物流
物流港将按照大节点大枢纽大物流的发展思路,依托遂宁海关和遂宁机场建设,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建设国际现代物流港,加快申创国际陆港城市,打造国内外联通成遂渝一体沿海腹地互动的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积极融入国际物流通道,实现现代物流与世界接轨,形成开放合作新格局在承接现代产业转移上,物流港将优化园区环境,深度参与成渝经济区成都经济区交流合作,承接配套区域产业发展,坚持招大引强,引进一批支撑性项目,不断壮大园区现代产业体系。
物流港管委会还与园区入驻大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国际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支持青年才俊来此创业,为本地企业提供商机。“将来,遂宁的土特产品就由这里发往全球,真正让遂宁的商业版图得以延展。”